腦卒中偏癱病人的院外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 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在腦卒中病人生存者中,病殘者高達70%~80%,并有不同程度的勞動力喪失,生活需要照顧。通過對腦卒中偏癱病人進行康復護理和健康教育,可有效促進病人的康復。 1 心理康復指導 1.1 針對病人的康復指導 偏癱病人由于無法接受自己將長期或終身殘疾的事實而表現出一系列心理反應,如震驚、否認、抑郁、對抗獨立及承認適應等。應根據病人的心理變化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如對抗獨立階段,病人訓練不積極,吃飯、穿衣等不是盡可能地自己去做,而是依靠家屬產生依賴心理。此時,就應鼓勵病人發揮獨立的人格特性,克服依賴性。與家屬協商盡量讓病人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鼓勵病人增強信心,努力完成各種訓練任務。偏癱病人的心理變化與人格特點也有很大關系。如外向性格的病人,能主動將自己的感受和痛苦講出來,護士也能較容易地了解和解除病人的心理困擾。而內向性格的病人,往往表面似乎很平靜,而把痛苦和想法壓抑在內心深處不能自拔。面對這種情況,應多關心、體貼和親近病人,與病人建立良好關系,經常主動與病人交談,講解一些同類病人康復的例子,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2 針對家庭成員的康復指導 家庭成員的支持是病人盡快康復的動力。所以,應積極向家屬講解有關康復護理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使家屬了解康復護理的重要性,盡快解除思想顧慮。鼓勵家屬經常與病人交談,從利于病人康復的角度出發,為病人創造一個安靜、舒適、溫馨的休養環境,使病人在感受到親情的關心和愛護的同時,主動加強功能訓練,從而利于病人盡快康復。 2 功能康復指導 2.1 肢體功能鍛煉 指導病人及家屬對患肢做被動運動。 原則上,從近端到遠端,從大關節到小關節,每日2次,每次15min~30min,強度以患肢肌肉憋脹或不適為度。指導病人用健肢帶動患肢活動。床上坐位及坐位平衡訓練,指導病人及家屬盡量避免半臥位,可用足夠枕頭支持背部,達到直立坐位。立位及步行訓練,指導病人及家屬起立時盡量患側負重,抬頭向前看,訓練由易到難,負重由少到多。在訓練當中,應經常鼓勵病人,適時夸獎病人,以增加病人訓練的信心。 2.2 語言功能鍛煉 可與病人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方案。口語的訓練從提高聽理解力開始,如準備一些圖片,說出單詞名稱,讓病人指出相應的圖片。隨著病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可適當增加圖片量,這樣通過反復刺激可激發大腦語言功能代償,使病人做出反應;然后,從單音字訓練開始逐漸向簡單句子過渡,可促進口唇肌肉運動和聲門的閉鎖功能恢復,逐漸恢復日常用語的表達能力。 2.3 吞咽功能鍛煉 通過反復做吞咽動作,刺激誘發吞咽反射,逐漸增加協調功能,可防止發生吸入性肺炎。進食時先從少量開始,囑咐病人反復吞咽數次,可鍛煉吞咽功能。然后根據病人功能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進食量。訓練中要注意調整食物的量與性狀,從少到多,從流食、半流食到軟食,漸進性增加,可避免發生嗆咳,促進吞咽功能的逐步恢復。 2.4 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對于肢體功能較差又難以恢復的病人,我們通過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來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褲時,指導病人先穿患側,再穿健側;清洗時,指導病人充分利用身邊的條件來完成,如清洗健側手臂時,將洗臉巾固定在洗手池邊緣,健側手臂和手就在上面擦洗;擰干毛巾時,將毛巾繞在水龍頭上,用健手擰干等,運動盡量做到省力。這些動作的完成,病人要付出很大努力,但每一步的成功,能使病人看到希望,增強主動加強康復訓練的信心。 3 健康教育 由于腦卒中病人突然發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因此要有耐心地給病人及家屬講解有關該病的一些知識、發展過程、治療和護理目的、意義。讓病人了解腦卒中致殘的特點,康復訓練的時機,保持功能體位的做法以及心理康復、語言康復的訓練方法。指導病人進行自我護理,掌握日常生活活動的一些方法、技巧,最終讓病人能盡快恢復各種功能。對腦卒中后遺癥期病人進行家庭康復護理干預,病人的運動功能部分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高、負性情緒明顯減少。 腦卒中復發率相當高, 而且一旦復發病情會更兇險。因此,預防腦卒中的復發就相當關鍵。指導病人及家屬掌握防止腦卒中復發的方法,如在增強自我保健方面,積極創造家庭和睦的環境,使病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可避免緊張、興奮、憂慮等誘發中風的誘因;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注意給予低鈉、低膽固醇、低脂飲食,少食多餐;堅持體育鍛煉,保持良好身心狀態。介紹一些中風前兆,如有頭痛、半側面部麻木、手指不靈活、走路不穩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可有利于預防和防止病情的發展。介紹促進肢體血液循環的一些方法,如健腦梳頭法,可防止腦卒中復發。總之,對于腦卒中偏癱病人,通過院外康復護理一方面可增強病人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